媒体声音|《湖北日报》报道,“屹立边缘计算新风口”
分类:
新闻资讯
作者:
2019/03/23 15:45
3月22日,《湖北日报》以《屹立“边缘计算”新风口》为题,聚焦绿色网络,对公司创新式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。
新闻详见2019年3月22日,湖北日报03版。
以下为报道全文。
屹立“边缘计算”新风口
湖北日报 记者张阳春
“对方希望近期从硅谷飞武汉详谈。如果我们飞硅谷,他们也欢迎。”3月15日晚10时,位于光谷软件园内的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,会议室灯火通明,公司技术团队仍在商讨业务。
实际上,他们刚从美国回来没几天。3月初,武汉绿网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9网络安全大会。会上,这家湖北公司带去的“边缘计算”全新解决方案,被诸多国外同行了解和重视,其中一家美国公司希望双方携手,共同开拓国际市场。
巧合的是,最近“边缘计算”在国内资本市场大热。这家在行业外少有露面的公司,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风口浪尖。
网络高速上的“摄像头”
在通信行业,作为“深度包检测”细分领域的专家,武汉绿网已成为三大运营商的主流供应商。
什么叫做“深度包检测”?通俗来说,就是通信网络高速公路上的摄像头。
公司负责人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,“深度包检测”技术的核心是解析、过滤流量中的单个数据包,由此获得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分析能力,并感知整体的网络态势。
他打个比方说,交通部门可以通过公路上的摄像头监测车流量,以更好地优化运行、管理方案;电信运营商则通过“深度包检测”实现对通信网络中流量、数据、信息传输的监测,掌握这些后,则可更好地优化通信网络建设、保护网络安全。
哪些地方网络信号有问题?哪些小区网络速度有异常?哪些网络可能面临病毒攻击?眼下,运营商已离不开武汉绿网等公司提供的“深度包检测”服务。手机的通话质量、上网速度、流量使用情况、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、遭受病毒或者非法攻击的情况等,都可以通过“深度包检测”予以分析。
回顾走过的路,武汉绿网走了一条当初看来是“非主流”的道路。十多年前,通信行业偏向用专用芯片加专用设备作为解决方案,成本高、维护复杂。作为后起者,武汉绿网剑走偏锋,将“深度包检测”的需求,用“通用服务器+软件”的方式来解决。
这一方案的核心,是将软件运行在通用的服务器上,具有便宜、灵活等优势。一旦难题攻克,那么公司将弯道超车,站到这一细分领域的前列。
为此,公司在研发上心无旁骛。但运营商对另辟蹊径的新方案存有疑虑,几年下来没有一笔订单。
坚守7年之后,2012年,武汉绿网拿到了来自运营商的第一笔大订单。这一年,在上海电信,该公司创下了全球首个将通用服务器部署在通信核心机房的案例。至今,这一系统仍然运转完好。
5G商用劈出蓝海市场
一旦破局,则渐入佳境。随后,武汉绿网成功进入运营商主流市场。
2013年-2017年,该公司保持了年均50%以上的增长,也连续5届被评为光谷“瞪羚企业”。2018年,武汉绿网入选湖北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。截至当年年末,公司取得的软件着作权和发明专利总数,已近百项。
如今,武汉绿网的“深度包检测”设备,已部署在国内31个省市的通信机房。每一秒钟,该公司的系统要处理超过400T的数据。一秒钟处理的数据量,可能相当于10万人一个月使用的手机流量。
今年以来,随着5G商用的预热,“边缘计算”成为热点技术,火热程度类似于前两年区块链技术。“边缘计算”与云计算的概念相对,简单地说,就是更注重在信息网络中,在离用户更近的环节处理数据,比如在无线基站上就可以进行数据处理。
巧合的是,早在3年前,武汉绿网即以自身的“深度包检测”技术为基础,开始研发“边缘计算”技术。迈入4G时代后,以视频、游戏、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流量,呈现爆发式增长。这种趋势下,该公司从2015年开始,尝试将“深度包检测”下沉,在更靠近用户和终端的地方,提供深度包检测、数据处理、存储和网络安全等能力。经过3年的研发和测试,2018年秋,用上“边缘计算”技术的系统已在运营商的网络上成功运行。
5G来临,万物互联的新未来即将逐步变为现实。对武汉绿网而言,呈现在面前的将是一个数百亿级的蓝海市场。
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积累,武汉绿网希望能够利用自身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,为未来的5G商用场景提供支持。公司技术专家向记者介绍,以无人驾驶为例,汽车需随时通过网络交换数据,一旦网络出现延迟,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。此时,若在更靠近汽车的网络边缘,部署具备深度包检测、存储和计算的边缘设备,运行效率就可以大幅提升。
曾有一位同行问武汉绿网的技术专家,“为什么你们的性能测试指标可以做到我们的5倍?”他得到的回答是,“是因为我们在研发专注度上是你们的5倍。”
关键词: